几万元买个菜摊,返租回本稳赚?当心!这类“低门槛高收益”的诱惑,实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骗子包装项目、虚假宣传、设置合同陷阱,卷款跑路后,投资者血本无归。理性投资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几万元买一个菜市摊位40年使用权,几年就能通过返租回本,而后稳定收租……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买卖,看上去门槛低还稳当,挺有吸引力?当心!你一旦有这样的想法,那就离“被骗”不远了。这样的骗局,我们曾不止一次关注过。最近有粉丝爆料,他曾陷入“菜摊骗局”,血本无归。
乍一看,几万元买一个有产权的菜摊的使用权,不仅能在头几年拿到返租,未来还有稳定的租金收入。
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房子买不起,这个菜摊几万元,投资门槛不高,很多人掏得起这个钱。于是,上百号人入局,将钱投入这个池子中。
2024年初,在社交平台上,有自称“受害人”的博主表示,曾号称要在万科星都荟打造生鲜项目的星都荟生鲜公司,收取了上百户业主和租户的钱后,规划的生鲜项目最终没能落地,疑似“跑路”,业主和租户只能提起诉讼。
在爱企查上,南宁市星都荟生鲜超市有限公司目前已是经营异常状态
开庭公告中,涉及的多起诉讼也均为“租赁合同纠纷”。
“骗局”操盘者先购买或者租下有一定规模的小区底商,以“政府扶持项目”、“稳赚不赔”、“高额回报”等噱头吸引投资者。
操盘者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,都会有一个账期或者押金。
组建营销团队,通过发短信、电销等方式,向小区业主及周边住户宣传该农贸市场的摊位。
宣称只需几万元即可投资农贸市场摊位,并以“返租”或“高回报”为“诱饵”,吸引业主投钱。
签订合同,设置陷阱
与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,合同中设置各种陷阱条款,例如高额违约金、单方面解除合同等。
利用投资者缺乏法律知识的弱点,使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。
卷款跑路,人去楼空
在收取投资者资金后,骗子便谋划卷款跑路。租户发现生意不好,不开摊营业,菜市空置。
某公司为宣传其智慧市集项目,制作了项目宣传资料,大家看看到底有哪些陷阱。
1.“主力面积6-10平米,而且全部都有产证。”
2.“……主力面积6-10平米,可灵活选择,总价低收益稳定,可托管可自营一次性买断全款12万左右。”
3.“客户购买后第一阶段(市场培育期)第一年租金8%,实际租金超出部分8:2分成……”
4.“实力商管公司保价运营托管10年,由某公司进行统一规划”“将来价格涨上来以后可以随时上市交易买卖,或者着急用钱进行抵押贷款等……”
经查,上述某智慧集市项目的宣传内容皆为虚假宣传,该公司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,已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。
近年来,一种以"菜市场升级改造"为名的新型商铺投资骗局悄然兴起。开发商将2000-3000平方米的商业体包装成"智慧农贸市场",分割成400-500个3-8平方米的微型摊位,以"10年返租""租金分成"为诱饵进行销售。这种看似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实则暗藏多重风险,投资者需警惕以下致命陷阱:
虚假产权分割
开发商通过"售后返租"模式,将整层商铺拆分成数百个虚拟产权单位。实际上,单个投资者仅获得使用权协议,法律上无法主张物权。2023年杭州某纠纷案中,187位业主因无法办理独立产权证导致交易无效。
资金池运作隐患
开发商通过"高周转"模式快速回笼资金,某项目测算显示:300个摊位以20万/个出售可获6000万现金流,而实际物业估值不足2000万,一旦资金链断裂即崩盘。
分成机制陷阱
所谓"1:9租金分成"实则暗藏霸王条款:需先扣除30%运营成本,剩余部分再按比例分配。某第三方机构统计显示,85%的项目开业3年内即陷入空置,投资者实际年化收益不足1%。
出通道完全封闭
因缺乏独立产权,二手交易需开发商盖章确认。郑州某市场300个摊位挂牌2年仅成交3套,接盘者需额外支付20%"更名费"。
大数据精准营销
通过房产中介、理财平台筛选45-65岁有闲置资金群体,利用"抗通胀""民生刚需"的话术包装,某受害者自述:"销售说这是比黄金更稳的投资"。
伪国资背书骗局
部分项目虚构与国企、街道办合作背景,武汉某案例中,开发商伪造街道红头文件,骗取200余人共计8600万元投资。
高回报吸引投资者
“只需一次性投入十几万,便可享受每年稳定收益两三万的回报,这样的高收益率简直让人心动不已。”
高回报投资项目的吸引力吸引了许多投资者,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“别再犹豫了,现在就行动,抓住这个难得的投资机会!”慢着,你或许正误入“菜市场商铺”投资陷阱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揭秘“菜市场商铺”投资中可能遭遇的陷阱。
售后返租模式的风险
在“售后返租”的销售策略下,某项目将原本的11处房产精心拆分为174个铺位进行销售。然而,这种拆分方式导致单个投资者所购买的铺位无法独立享有物权,因此无法办理独立的产权证书。这种产权分割的模糊性,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产权纠纷。
售后返租的策略导致产权分割风险,增加了投资者的法律隐患。
租金分成机制的问题
看似公平的“8:2租金分成”机制,实则暗藏玄机。该机制在实际操作中,往往会先扣除运营成本,然后再对剩余部分进行比例分配。然而,一旦项目面临空置困境,投资者的实际年化收益可能会远低于预期,从而陷入陷阱。
8:2租金分成机制并不如表面那般公平,实际收益可能低于预期。
退出通道的限制
由于缺乏独立产权,二手交易必须得到开发商的盖章确认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易的灵活性。在某些类似案例中,接盘者甚至需要额外支付“更名费”,这无疑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和成本。
退出机制受到限制,难以自由买卖,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和成本。
营销策略的误导
利用房产中介、抖音广告等渠道,针对45-65岁拥有闲置资金的潜在客户群体进行精准筛选。通过强调“抗通胀”和“民生刚需”等概念,巧妙运用话术包装,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
通过精准营销和不实宣传,该项目成功误导了许多潜在客户。
虚构与国企、街道办的合作背景
发现“某智慧集市”项目的所有宣传内容均属虚构。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,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已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。为维护市场秩序,我们已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,对该公司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。
其实恶意陷阱合同完全可以判定无效。
对于广大的市民,年龄偏大的,文化差点的很难甄别。
约的销售人员可能与现场的还不一样。
采取移花接木,瞒天过海的手段让你误入圈套。
还有可能在某地看到项目,现实异地收款,市监反映,竟然归属地查无此人,
好一招金蝉脱壳。
老百姓的智商不够用。